隔了將近十個月再重新來看這篇文章,驚覺自己正逐漸走「著」作者曾經走過的那條路。
自學設計後,因為新公司的要求而逐漸減少接案量,卻也同時體悟到設計領域驚人的汰換率。進入企劃工作後,視線裡原本的多樣色塊與幾何,突然被所有打小就開始學習的Microsoft office佔據。
在設計時,面臨的是無法評估工時成本與酬勞的正相關窘境;在企劃時,沒有人能在你(協助)提出企劃的當下,給予一個明確的、可更動的價值。但經驗談就是如此,不代表其他正在熱衷於這些領域的人沒辦法看到自身領域的優點。
台灣是一個相當重視使用者意見的地區,因此,不論從事設計還是企劃還是其他領域,「口碑」、「品牌」、「商譽」幾乎成為必備關鍵字。我認為,品牌的最小單位是自己,也因此,我發現自己也許能結合曾為第一志願的輔導諮商與對文字較敏感的能力,另外踏上與作者雷同的行銷之路。

除了上述,在看完這篇文章後,也讓我想起最近關注的一句話惹怒各科系學生的話題。我認為,與其思考自己在這個系學完對應系訂能力後是否能夠走上系訂的出路,不如想想,有哪些能力可以幫助你不管擠身哪一個領域,都能夠如魚得水。
很多人也問過我,念中文系以後可以幹嘛?有的甚至還幫我把選項列出來。但誰規定中文系就只能走某些特定領域?那些領域也不過是他人訂定的「參考」值。我想也沒想過,自己會從設計走到企劃,從中文系走到資訊業,當中光是潛規則與專業術語就幾乎讓我頭痛不已,但就尚未就業前累計的速讀、分析文獻能力,無形也幫助我在面對一個陌生的工作環境時,能夠逐漸站穩腳根。沒有人會因為你念過聲韻學就判斷你無法勝任企劃工作,重點是你在念聲韻學的過程中學到什麼有助於企劃的能力。

知道有一個已經成功的目標人物與自己一樣身在台灣,而自己也正在走著他曾經走過的路,就覺得安心許多。儘管我不常把話說死,留空間是給自己呼吸,也是給別人喘氣。

 

文章出處:http://norika.tw/?p=333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