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雅虎電影》)

衝著歸亞蕾、衝著同志議題、衝著國片市場、衝著Youtube強打的卸妝意境,我決定進場觀賞《滿月酒》。總的來說,《滿月酒》跨越性別、跨越世代、跨越文化、跨越人種,在短短不過103分鐘中,流暢地平均講述與觸碰關於愛這件事,但結尾卻夢幻化地流於一個完美結局,弱化不少前方難上加難的鋪陳。

語言的置入性行銷

自編自導自演的鄭伯昱,特別給自己和歸亞蕾不少戲份,但融合中英發音的台詞彷若自己正在看新加坡片。當母子爭執時,說來說去也不過是一連串問句後的一個okay?並未精確能將情緒完整地宣洩出來。語言似乎成為此片(台美出資)顯而易見的置入性行銷。的確,主角們的英文發音相當流暢,甚至給了我這個正在努力通過英文畢業門檻的人一點點希望,但英語的確無法在許多應該用中文詮釋的場合裡發揮應有的力度。

關於種族的寫實和強化刻板

除了主要場景洛杉磯和台北,《滿月酒》還把腦筋動到了泰國、印度上。結合上述的語言置入,電影裡鮮少看到印度語(儘管通用語為英語)和泰語就算了,當配角同事無意向男主角提到,現在大家都去印度設廠,成本越來越低,就連嬰兒也都可以去那邊尋求協助...等諸如此類的意見。男主角眼睛一亮,瞬間忘記自己即將被裁員的窘境,一通電話撥給母親,興奮地以為自己和母親終於得到一個雙贏的局面。透過歸亞蕾雞婆又為求萬全的個性,我看到許多也許外表光鮮,但下了台面後的真實。看似設備良好的專屬代理孕母醫院,卻在窗簾拉上後上演一幕幕孕婦間的全武行,這該如何叫一個抱孫心切的老母親接受?只好將希望全寄託在家裡的幫傭米奇身上。

特別的是,官方預告中並沒有讓這個其實戲份頗強(照歸亞蕾宴席上的話就是李家的恩人)的米奇現身,就像《那些年》當中不曾現身的全聯先生一般神秘。米奇育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在李家幫傭期間,歸亞蕾試圖說服她擔任子宮的出租者,並許以孩子順利生下後,可以讓她回國跟女兒團聚的承諾。但中間的轉折不甚清楚,甚至出現一些令人疑惑的畫面。包括米奇與另外一群一樣來台幫傭的外勞大喇喇地坐在台北車站的大廳,其中一名女子對著手機苦勸遠在故鄉的兒子不要吸毒,這畫面刺激米奇想要回國陪伴女兒的慾望,進而答應擔任代理孕母,甚至在歸亞蕾的好友來訪時,挺著大肚子依舊不忘端茶招呼等等...此片拍攝的到底是外勞的既定在台實況還是強化他們較低下的印象?

另外,轉折處也頗奇怪。米奇在經過醫生判斷後,聽到諸多受孕的風險(最慘是會失血而死,小孩生下來也只是「客戶」的),決定退出生子大戰,但又突然在飛機起飛前回心轉意,回鍋繼續奮戰。其實,以她這麼愛孩子的性格(前男友不要雙胞胎女兒,自己堅持生下,還跑來台灣幫傭供養她們),本來期待孩子生下後會另生枝節,但導演似乎不想讓劇情再添上一筆收不起來的尾巴,只得許以完美結局。人性竟然如此輕描淡寫,可能是導演的重心都放在歸亞蕾的母親上,其餘的母親心境就無法顧慮了,還是因為米奇種族身分的關係,又並非出資方,實在無須過多著墨,只得自行想像。

母親與孩子的世代矛盾

歸亞蕾被設定為一個傳統的女性:渴望抱孫、渴望一個可心的媳婦、渴望孩子成家立業,導演厲害的手法在於不消幾句台詞,一句緊急卡斷兒子表示自己是同志的「他女朋友一大堆,沒一個他喜歡的」,就充分顯示出母親的急躁與家醜不宜外揚的性格。在挑剔二兒子李沛旭的搖滾系女友時也完整建構出自己心中理想媳婦的類型,幾乎在電影開演沒多久,就已經大概知道歸亞蕾飾演的母親被定義成一個什麼樣子的母親。

這個母親儘管許多道理固執古板到令人抓狂,但整體上還是為了長子辛苦奔波,甚至不惜跟蹤代理孕母也要知道檯面下的情狀。她被設定成很早就知道長子是同志的事實,在傳統觀念裡,歸亞蕾希望的正常家庭就是一男一女,但就現實層面來說,李沛旭的問題至少比丹尼簡單許多,但所謂衝突點與賣點就是在每次的母子爭執。長幼有序,對長子的期盼總是特別大,但有趣的是,歸亞蕾一心想要替兒子物色一個能夠提供良好基因的卵子,卻並未自責自己和早逝的丈夫怎麼會生出這樣的孩子,以一個傳統女性的思維來說,屬於一種又被年輕世代執筆帶過的上代掙扎。

全片的高潮在於歸亞蕾在為孫女舉辦的滿月酒上的一番表白,乍看之下很像《救救菜英文》,一樣是一篇極具震撼力的演講,都為所有事下達一個完美的句點,無甚新意。其實我認為影片應該就可以止步於此,但後續加入的婚禮略顯多餘,婚禮代表一個夢幻,一個理想,一個美好結局,但卻沒有人繼續帶著我們探看檯面下的情狀。最後,機場送別,母親以一個嶄新的心態面對兒子,這時才結束,實屬多餘。開場是滿月酒,結束也應該在滿月酒,這樣的處理手法像極近期偶像劇時常使用的橋段:男女主角在一起後的生活。有必要嗎?我們早已經看到母子冰釋了。

贏的是誰?

乍看之下,母子大戰中,兒子最終大獲全勝。有了另一半、有了可愛女兒、有了母親的認同、有了尊嚴,但我認為,歸亞蕾在片中其實應該算贏了幾回合。當她影響兒子也嘗試觀察代理孕母私底下的待人處事時,就贏了一次。兒子總是一廂情願地以為母親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但幾次明查暗訪下來,他也認同了母親些許反對的理由。就像歸亞蕾一句「生孩子是大事,生了就沒得換了」,說的是自己也是對兒子的期許。她在片中最大的彩頭不是得來不易的孫女,而是她的兒子。不能換,但至少可以改變吧?此片衝突點在於改變是母親要的還是兒子想的,但至少雙方都改變了。孩子一樣無法選擇母親,也嘗試改變著母親,與其說此片的中心思想是愛,不如說是改變,愛只是一個誘因。誰得到了愛,誰就可以是贏家。

 

此片主打多元成家議題,講述同志家庭育子的艱辛,甚至採用不少幽默橋段試圖使觀眾理解,像是大方開起冷凍受精卵被阻擋在海關前的玩笑,抑或是取精時對房間裡的女性性感雜誌無感時的窘境,都讓本該嚴肅又沉默的議題多了些許活潑。我認為此片最大的優點是將情況惡化到一個很深的境界,求孫心切的母親、一個同志外籍伴侶、各國對代理孕母的嚴格法規、驟失工作等...彷彿最壞的情況都降臨在男主角身上,但最後卻還是能透過努力得來一個happy ending。這會讓許多可能只有單一情況的人心想再怎麼悲慘,我也慘不過男主角的處境。可是我要說的是,就是因為前方鋪陳了太多太多的難題,但最後卻突然一次解決,並附帶一個溫馨的感人婚禮,儘管充滿了正能量,但也容易使人認為幸福來的很簡單,不管經歷多少風風雨雨,主角終究會找到自己的幸福。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結局,但對於同類型的電影而言,這的確是一部少數擁有正能量的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