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LOVERS LEFT ALIVE_POSTER_131220_TAIWAN-01_500x714.jpg

寫在前面

在Tilda所有作品中,最喜歡的就是這部《only lovers left alive》。

她的舉手投足絲毫不用經過刻意的演繹,儼然就是活生生的Eve。

Of all these movies of Tilda, the thing I like most is that “only lovers left alive”.

Her every movement is doing everything with happy ease, and Eve is veritable.

 

劇情簡介

以血維生的地下音樂家亞當(Tom Hiddleston 飾)在對人類社會感到厭煩和鬱悶後,與他的千年戀人夏娃(Tilda Swinton 飾)團聚,然而,他們千古不變的真摯愛情,竟因為夏娃狂野失控的妹妹艾娃(Mia Wasikowska 飾)的介入,面臨前所未有的關鍵考驗。

 

觀後感

比起率性的短髮造型,長髮顯然也可以讓Tilda相當迷人。

每年的電影多到看不完,有時候也會偷偷用奧斯卡金像獎做為標準,排列觀看的優先順序,但也常常漏掉更多好電影,《only lovers left alive》就是如此。

放眼望去,有人七天就能拍出一部破億的電影,反觀,這部用七年才拍就的電影顯得龜速。

導演Jim Jarmusch的音樂與文學背景深厚,因為了解所以深愛;因為深愛所以不捨。在片中,處處可見他用來追逝文明的意象,而不是為了置入而置入,強而有力的陪襯才更顯出此片美學的厚度。

 

嘲諷也是一門藝術

在這個罵人就會被告的世界,嘲諷無疑是一種遊走於玩笑與批評地帶的一履天地。《only lovers left alive》之所以厲害,除卻本身高度的文化背景,其中佐以嘲諷台詞的劇本功不可沒,輕而易舉便能將電影拉高一個層次。

片中,Adam與Eve用”zombie”來形容生活在他們周遭的人類,作為一個現代人,思想僵化、不知變通,倒真的跟身心僵硬的殭屍差去不遠。人類總是害怕自己的未知,恐懼積累後便會成為凶器,進而扼殺創意。藝術的路總是格外崎嶇,路上的石子全是人類自己幻想出來的恐懼。Jim Jarmusch的厲害之處就在此,”zombie”成為現代人最隱晦的嘲諷。

 

互補的衝突美學

片中簡潔有力地呈現兩種明確的對比:男與女、新與舊、悲觀與樂觀、安逸與享樂……這些佈滿全片的衝突反而達成一種美學的協調。當全世界所有人事物都一模一樣,也就沒有機會碰撞而前行,成為最貼切的”zombie”,毫無文明。

我很佩服Jim Jarmusch用愛情維持所有對比的平衡,因為愛情,所以合理;因為愛情,所以和平。Adam與Eve的愛情橋段也是我很喜歡的部分,看著Tilda引領Tom共舞,像是全世界只剩下他們兩個,沒有衝突,沒有對比,只有協調。

 

這部片的一切都令我難以忘懷,我甚至無法說出最喜歡哪個橋段。Adam與Eve的愛情令人欽羨,現代人尋求愛情大多速食,時常在短暫的生命中想盡辦法擁有更多愛情,更遑論永恆的時間。吸血鬼的時間無窮無盡,但Adam與Eve就是有辦法認定對方長達千年。電影中,夏娃在準備行李時,翻到了Shakespeare的”sonnet”第116首,配以Tilda低沉優雅的嗓音讀出”Love alters not with his brief hours and weeks, but bears it out even to the edge of doom.”(愛不會隨著分秒與日月而改變;愛不畏懼時間的磨鍊,直至末日終盡。)就像是註解他們的愛情,在鬼魅般的遠距作用中,他們的愛情已經不受時間與空間所限制,儼然躍升為一種超脫的高度。

電影中大量的隱喻、嘲諷、藝術、文學、音樂都值得一看再看,這是一部相當完整與吸引人的電影,乍看之下講了一對吸血鬼戀人的愛情,但實際品味,不難發現Jim Jarmusch想對世界喊話的訊息。

在電影中,Jim Jarmusch可以是Adam,可以是Eve,可以是Eva,可以是Ian,可以是片中所有角色,每個角色都有話要對世界說,不論是評斷歷代的藝術事蹟、悲惋被迫害的科學家、感嘆日趨向惡的人性、譴責文明止步不前的因由,吸血鬼不再是文明的參與者,更是文明的見證者。

最後,我得為這部片下一個結論:

以詩意的語言、散文式的情節、小說式的架構所成就的一部完整作品。

arrow
arrow

    林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