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開始批閱年齡分布在14-16歲孩子的作文,幾週下來,從中發現許多父母可能看不到的東西。

1. 原來不只我察覺到中國的潛力:大陸用語明顯增加

近年來,《甄嬛傳》、《步步驚心》、《宮》、《小時代》等影劇作品席捲不少台灣的收視人口,就算重播數次也還有一定的收視率,火紅程度好比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孩子的作文也開始出現「閨蜜」、「么蛾子」(難為他們還能正確寫出這個詞)、「靠譜」等字詞,雖然站在文化立場必須用等同眼光看待,畢竟還是明確表達出辭意,但在這個台灣的考場裡,為了他們往後的12分升學之路,還是必須劃掉改用台灣詞語。

2. 一個句子可以停頓兩三次:逗號、刪節號、引號的濫用

我以前是個寫文章從來不用任何標點的人,改過我作文的老師總是把錯字的紅筆額度拿來幫我下標點,但這些孩子的文章卻通篇幾乎都是逗號與刪節號。例如:最後一節的下課鐘聲,宛如天使一般,把許多同學的靈魂,從海底深淵,拉到了天堂。嘗試讓他們朗誦自己的文章,卻還能念的相當順暢,標點對他們而言,從來就不是障礙,而是朝向五百字更近的一條捷徑。

3. 誰家孩子不上網:頻繁的網路用語

有時候覺得,看孩子的文章就好像在逛紙本的PTT。「放閃」、「耍廢」、「躺著也中槍」、「魯蛇」、「搶頭香」都可以排進孩子作文曝光率前五名,我認為鄉民是一種職業,但可惜的是,大部分在未來會經手到這些孩子文章的人,應該都不太可能是兼職甚至是全職的鄉民。

4. 怎麼每個人的青春都像是一張白紙:範文和引導真的重要嗎?

剛開始改作文時,遇到一個不陌生的題目:我的青春。令人疑惑的是,五十本作文本裡,有高達三十七個孩子不約而同地認為自己的青春像是一張白紙,且還都認為可以因為青春擁有的體力與衝勁替白紙揮灑色彩。事後了解才得知,原來在孩子下筆前,都會先發放一張引導與兩篇範文,請孩子閱讀完再開始寫。好奇心驅使下,我也向補習班索取了一張,果其不然,第一篇範文就是我認為我的青春就像是一張白紙......有的孩子甚至只略改幾個字,直接謄抄在作文本內交差,讓尚未看過範文的我,幾度頗為驚艷15歲的孩子居然能有此胸懷......

少數幾篇以白紙為例卻另有抒發的文章中卻還是不離「揮灑色彩」等形容,儘管當中做的事不一樣,卻也萬法歸宗,落在「揮灑色彩好讓白紙成為更美的一幅畫」的窠臼裡。聯想起上述對網路用語的頻繁現象,才知道原來網路呈現在這些孩子身上的缺點其實不少。網路有太多意見、資源,乍看之下彷彿是縱觀,但實際上卻沒有時間仔細想想自己的意見,時間都花在綜觀這些意見上,久而久之反而容易被拉攏在某一方的意見裡。所以,除了希望引導與範文離開孩子,還有更是希望孩子能多把時間留給閱讀紙本,其實就是把時間留給自己。

 

最後,我認為調整狀態真的非常重要,尤其是察覺「創作」與「作文」的差異後。專門考試用的文章是很重視架構完整、文句流暢、字體優美、修辭飽滿,因為這樣才方便打分,決定求學的下一步。創作則是天馬行空,沒有人能說你的字醜、沒有人能說你的立意不夠正向,你就只能是你。但因我們身在這個分數決定未來的考場中,必須懂得取捨兩者的狀態,才能在恣意前給自己一個好一點的起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