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認識《國家書寫三部曲》前,得先從一本來自高中導師的畢業餽贈禮物說起。《陪你走中國》是我第一次聽到吳祥輝這個名字,但早在若干年前,他的《拒絕聯考的小子》已經讓他的名字在我心上夾入一張書籤。

秉持著倒吃甘蔗的原則,我竟將他所有著作如逆流而上般地拜讀完。從《陪你走中國》、《驚喜挪威》、《驚歎愛爾蘭》到《芬蘭驚豔》,本本獨立成冊,乍看下是順向而行的三部曲,但對於歷史、政治、地理、教育等領域皆無深刻研究的我,逆向著讀倒也沒出什麼亂子。

挪威、愛爾蘭和芬蘭是三個北歐國家,從國中高中甚至大學,我們所被灌輸的教育就不停地在地理、歷史等科目上打轉,但作者的筆尖在這三個北歐國家打轉之餘,卻從未離開過圓圈的核心──台灣。《芬蘭驚豔》寫出教育培養國民善良的真;《驚歎愛爾蘭》寫出國民在戰役歷史中飽受鞭笞卻得到少有的政治上的善;《驚喜挪威》寫出國民對於生死態度上的美。不善使用生動譬喻的我,為作者妻子Catherine多樣的譬喻著迷,我想用飲料來形容這三部曲,《芬蘭驚豔》是一杯水、《驚嘆愛爾蘭》是一杯現打果汁、《驚喜挪威》則是一杯綠茶。

作者曾經表示:要評論台灣就要以國家與歷史的角度來看,將國家放在地理環境的縱軸與歷史橫軸,反而可以用一種相對客觀的角度來思考。我雖對政治缺乏高度的熱情,但讀完才體認到作者在長達數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以宏觀的角度將台灣和其他國家平行相看,而不是一味以台灣的角度去看世界。對於歷史,我僅留心在戲劇化的故事性中,許多平舖直述的歷史事件牽扯著政治利害和專有名詞,是我在讀三部曲時最大的窒礙。三部曲中,教育相關的篇章是在我心中打下最多漣漪的部分。

在《芬蘭驚豔》中,作者花了一百頁淺談芬蘭的教育。芬蘭的教育機制和台灣一樣為九年義務,但芬蘭正式課程的時間卻足足比台灣少了一半不只。從教科書的編排上亦可發現芬蘭處處精緻的識別,反觀台灣,改革改也改了,口號成天嚷嚷,該吵的每回新聞一次也沒少過,但表面工夫做完了,實際的根卻還爛在原地。我不反對做表面功夫,但前提是這些事情做了有益於實質的改變。前些天看了大學生每日必說的十句話,當中我竟有高達八句的慣用語。如果台灣的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都在逃避和無知中徘徊,那所謂的高等教育是否已然敗壞?

學生都期待遇到可以啟發自己的老師,老師也期待可以遇到真正想學東西的學生,但是,如果都只是在期待中度日,雙方都只會是在圓心的兩端直徑上繞著圓周走,永遠也達不到期待。

林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